核心提示:六旬的王大媽剛結束一場車禍拍攝,夜已深,已近70歲的她拍了一整天戲,“兩天沒回家,家里人一個消息也沒有?!彼袊@,自己老了,需要有人關心。或許很多人不理解,為什么越來越多的老人選擇成為短視頻群演。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是花甲之年,卻仍然每天忙碌在各地奔波拍攝。那么,短視頻群演究竟意味著什么?它又給老年人帶來了怎樣的改變?
六旬的王大媽剛結束一場車禍拍攝,夜已深,已近70歲的她拍了一整天戲,“兩天沒回家,家里人一個消息也沒有。”她感嘆,自己老了,需要有人關心。
或許很多人不理解,為什么越來越多的老人選擇成為短視頻群演。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是花甲之年,卻仍然每天忙碌在各地奔波拍攝。那么,短視頻群演究竟意味著什么?它又給老年人帶來了怎樣的改變?
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,“抖音”“快手”等短視頻平臺迅速興起,它們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網紅自媒體時代。老年人原本被認為是互聯網生態中的“弱勢群體”,但短視頻平臺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局面。“抖音奶奶”“快手爺爺”等一批老年網紅應運而生,他們超越年齡界限,掌握平臺流量密碼,積累了大量粉絲。短視頻為老年人提供了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,他們不再是網絡時代的弱者。
除了網紅之外,另一批老年人在短視頻平臺找到了新的“就業”機會——成為劇情類賬號的“群演”。這主要源于短視頻平臺的流量機制。劇情類賬號講述家庭矛盾、暖心故事是吸引粉絲的重要方式,老年人成為講述這些故事的關鍵角色。無論是孤獨的留守老人還是兇惡的惡婆婆,他們都可勝任。
一些MCN公司會為老年人打造劇情類賬號,他們可以穩定獲得演出機會。“暴躁奶奶”“吳麗華”都是這類老年群演的網名。一場短視頻的演出費可達200元,經驗豐富的老年群演月收入過萬也有。對于許多退休在家的老人來說,這無疑是一個非常誘人的高收入兼職機會。
在傳統觀念中,老年人常被認為是弱勢群體,形象單一。但短視頻平臺為老年角色增加了多樣性,不再局限于“佝僂的老人”“慈祥的老人”。他們可以成為兇神惡煞的“惡婆婆”,也可以是反派中的正面力量,比如“暴躁奶奶”中的陳大秀。短視頻為老年角色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“每一個人都有光明的一面,也有黑暗的一面。”
短視頻讓老年人發揮創造力,展現多種可能的自己。老年群演白雪表示,以往只能演好人,現在有機會演惡婆婆,這成為她的經典角色。老年人不再被刻板印象定義,他們展現出的多面性也令觀眾刮目相看。
然而,繁忙的拍攝背后,一些老年群演仍面臨困境。有的人出演高強度角色后感到身心俱疲,但不敢拒絕;有的人為賺取演出費不惜忍受夜拍和惡劣環境。一旦遭遇意外受傷,群演機會就可能不復存在。
對一些孤寡、經濟拮據的老人來說,失去群演工作意味著生活困難。雖然短視頻為老年群演提供了收入來源,但我們不應忽視背后的社會問題。如何使他們安享晚年,是我們所有人應關注的課題。
傳統觀念中,老年人是需要關心與照顧的一群。短視頻為老年人提供了施展才華、獲得認同的舞臺;但就群演而言,平臺運作的商業屬性也給他們帶來了壓力。我們應關注老年群演背后的現實困境,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家人和社會各界的溫暖。
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,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的內容,請發送郵件至zmyunz@126.com 舉報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