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提示:新能源最強電驅技術,一夜間易主了。而且沒想到,新王者是:華為——華為DriveONE,最高轉速25000rpm,上車智界S7,零百加速3.3s。刷新電機最新紀錄。
新能源最強電驅技術,一夜間易主了。而且沒想到,新王者是:華為——華為DriveONE,最高轉速25000rpm,上車智界S7,零百加速3.3s。刷新電機最新紀錄。
華為ICT強大,車機好,智能駕駛遙遙領先這些都沒啥奇怪的。
但電機,怎么就突然也做成了世界第一?
華為電驅,實力到底怎么樣?
智界S7首發搭載的華為電機,實際最高轉速可達25000rpm,全球轉速最快,電機最高效率可達98%。
電機上車智界S7采用“前異后同”布局,即150kW前驅交流異步電驅,215kW后驅永磁同步電驅動系統。
目前在量產車上釋放的能力,轉速為22000rpm,絕對數值的橫向比較,處于領先。
電機轉速對比來看,因動力讓知名車評人感慨“這個世界瘋了”的智己LS6,以及Model S和“零百2秒級”的極氪001 FR,其電機轉速最高為21000rpm。
而從動力表現上,當前釋放的能力已經讓智界S7的最快零百加速達到3.3秒,超過純電的百萬級跑車保時捷Taycan 4S。
華為電機正式拿下全球第一鴻蒙智行黑科技排著隊上車
華為的電驅系統將電機控制器(MCU)、電機和減速器三合一,目前有四種規格,技術參數如下:
華為電機正式拿下全球第一鴻蒙智行黑科技排著隊上車
以智界S7搭載的150kW電機為例,華為Drive ONE方案整備質量78kg以下,行業平均水平在90kg左右。實際上相同功率電機,華為方案的整體重量和體積,都有約10%的減輕。
對于電動車來說,驅動單元的減重,代表的是更大的“推重比”,以及對乘員艙空間更少的侵占。
在明面參數以外,華為還在電驅模塊的效率和可靠性上做了很多創新。
華為電機正式拿下全球第一鴻蒙智行黑科技排著隊上車
比如電機在高轉速下影響最大的就是轉子,因為高轉速下的離心力會導致轉子變形。
那如何做出一個高強度的轉子?靠人設計很難實現。
華為在AI領域的突破,比如盤古大模型等,可以讓華為通過AI仿真技術,去多次模擬結構的設計,以及不同材料對力學性能的影響,最終設計出合適的轉子部件。
并且在實際量產時,華為云還會跟蹤產品生命全周期,記錄大量數據,當有問題發生時,能夠及時發現具體環節,可以舉一反三,批量解決質量問題。
華為的盤古大模型還會用于產品質量瑕疵檢測。
量產電機上車后,高轉速場景下,還會產生大量的熱量,過熱會觸發系統自保護機制,強制降低輸出功率。這也是以往純電驅動最被燃油車用戶擔憂詬病的地方。
華為電機正式拿下全球第一鴻蒙智行黑科技排著隊上車
解決“3秒真男人”問題,僅靠傳統水冷方式是不夠的,因為水冷有一個很大的問題:太占地兒。
于是華為在業內率先提出油冷方向,由于動力總成運轉時不同部位的發熱是不同的,華為創新使用立體的油道,散熱和潤滑都能保證。
這屬于電驅模塊在機械結構上的創新。
總結一下,驅動電機的部件本來是華為的傳統強項,電機的核心部件在研發和量產時又用到了華為在AI和云技術的長期積累。
華為電機正式拿下全球第一鴻蒙智行黑科技排著隊上車
而機械方面,華為在日本,德國和加拿大等地布局了研究中心,全球范圍招募有關人才,加入動力總成研發隊伍。
內部多年的數字化積累,外部力邀機械專家加入團隊,兩者結合,在智能化基礎設施的加持下,華為拿出了目前“量產最強”的電驅技術。
行業甲方,也用實際行動在投票。
據華為官方透露,問界和智界之外,以電機為核心的動力總成系統目前已經吸引了很多車企商談合作。
這意味著,華為正在成為電驅技術的Tier 1,華為“X界”的樣板間模式,已經有了帶動效應。
華為電機正式拿下全球第一鴻蒙智行黑科技排著隊上車
而隨著華為電驅技術體系DriveONE的首次完整釋出,華為智能汽車全棧技術的面貌也首次清晰起來。
華為智能車全棧技術,是什么樣的?
華為智能車全棧技術,已經陸續解開面紗的有大家很熟悉的智能駕駛系統和鴻蒙座艙,以及鏈接軟件交互層以及硬件執行層的全車架構級系統鴻蒙OS。
戰略升級后,華為的智能汽車全棧技術有了一個全新的品牌和名號——鴻蒙智行。
其中包括智能車必備“4大底層技術”:電驅、智駕、智艙、OS,以及智能車載光,光場屏和智能網聯等技術。
華為電機正式拿下全球第一鴻蒙智行黑科技排著隊上車
交通工具,這是車的基本屬性。華為智能加持下,首先為大家帶來了出行體驗升級。
華為智能駕駛系統ADS 2.0,在傳統范式基礎上,引入華為首創的GOD網絡,即使車輛無法識別物體具體是什么,但能判斷出自己被阻擋了,然后做出應對。
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,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的內容,請發送郵件至zmyunz@126.com 舉報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